1. 关于旅游的文献有哪些
燕行文献,是指历史上越南官方使节北使中国,或民间人士来华旅行而撰述的相关汉文记录,其主要形式为燕行记、北使诗文集和使程图。
2. 有关旅游的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
1.乡村旅游产业从技术条件等硬件资源看,属于底投入产业,但是在传统的乡村封闭式旅游资源供需体系中,由于旅游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制约着总体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使用效率。
2.竞争日益激烈化,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地区间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同类资源、不同产品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资源,但是有类似产品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亟待新的旅游产品的推出。
3.乡村的日益城市化,乡村旅游景区(点)受农村城市化进程影响较大,出现了盲目追求城市生活的现象。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步游道的水泥化,景点打造的现代化,农民生活的城市化,乡村旅游的魅力消失或减弱,传统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的缺失不全,传统的耕作方式退化,古镇、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旧村改造成城市建筑等,这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与旅游相关的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的特点: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第三,与一般性的度假旅游有不同之处。休闲度假旅游是较观光游更为成熟的旅游类型。一些休闲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假的价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游者偏向于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的度假。
4. 关于旅游的文献有哪些书
《 The Reasssesmen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System within the Romanian Hotel Industry–a Premise for Increasing the Competition of the Tourist Offer》http://www.amfiteatrueconomic.ro/temp/Article_886.pdf
5. 关于旅游学的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地研究等研究方法, 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大方面出发, 主要研究了生态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我国生态旅游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 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目录
**章 生态旅游概述**节 生态旅游的产生及发展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价值第四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节 生态旅游的开发与规划第二节 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第三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第四章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二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三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研究第四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分析**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意义及特点第二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思路及原则第三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分析第六章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第二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七章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节 旅游者的影响分析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影响分析第三节 旅游管理者的影响分析第四节 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影响分析第八章 国内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比分析**节 国内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国外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国内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比与反思第九章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反思**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第二节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与超越参考文献
6. 关于旅游的文献有哪些类型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6] 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 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旅游论坛. 2010(03) [17] 陈才,李兆元,刘心怡. 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 旅游论坛. 2010(03) [18] 吴志军,田逢军.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0(06) [19] 张海燕,王忠云.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4)
7. 文化旅游的参考文献
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
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
8. 关于旅游的文献有哪些内容
1]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3(33)
[2]程岚,段渊古,殷晓彤,孟宇轩.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4(03)
[3]邵春艳.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8)
[4]刘峘,江权,孙广懿.度假型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师.2024(05)
[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
[6]黎启国,郑伯红.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24(04)
[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斌,刘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J].旅游科学.2024(01)
[8]涂海丽,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24(04)
[9]邓祖涛,毛焱,梁bin.居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新店镇的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
[10]许子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力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01)
[12]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13]许振晓,张捷,Geoffrey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
[14]李淼焱,张静.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15]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08)
[16]马强,段渊古,王min.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
[17]陈亚颦,徐丽娇.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感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8]邱慧,周强,赵宁曦,程菻.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地方感差异分析–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例[J].人文地理.2012(06)
[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0]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