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让游客充分感受内蒙古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29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郑宏范在此间如是解读当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关系。
当日,郑宏范在“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公共文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作此表述。
郑宏范说,内蒙古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支持政策,为文旅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条件。尤其是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制定《关于支持文旅产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减免门票、缓交社保金等10项惠企利民措施,投入1.4亿元支持资金,促进旅游市场全面恢复。
官方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内蒙古预计旅游人数达6.58亿人次,比“十二五”增长69%;实现旅游总收入可达17272亿元,增长127%。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内蒙古可谓亮点纷呈。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郑宏范表示,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累计演出351场,接待观众34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内蒙古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此外,内蒙古还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与东三省体育和旅游部门联合成立“东北区域体育旅游联盟”,举办内蒙古国际马术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等特色赛事。其中,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年汇聚车辆约32.8万台次,游客约86.3万人次。
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内蒙古也将触角对准了国际。
郑宏范说,近年来,内蒙古纷纷开展旅游国际合作,成立“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发展联盟成员20个;举办了“万里茶道”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旅游博览会;开行“草原之星”“万里茶道”跨境旅游专列;连续组织中俄蒙三国青少年旅游夏令营、“万里茶道”自驾车集结赛、中俄蒙冰雪节暨中俄蒙三国选美大赛;推出7条跨3国自驾旅游线路;“万里茶道”被原国家旅游局评为全球推广十大品牌之一,满洲里成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
2. 《“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规划》由下面十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发展基础。主要总结“十三五”以来我市文化广播和旅游工作的发展成效,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市文旅事业产业发展形势,提出编制专项规划依据。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主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上概述,提出到2025年目标,同时展望到2035年巴中市文旅事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愿景。
第三部分~第九部分是主要任务。主要从优化文旅产业布局、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宣传推广和对外开放合作、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7个方面明确保障和发展文旅事业产业的主要任务。
第十部分是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实施、完善政策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监督考核等5个方面。
3. 旅游文化项目五
伟光汇通打造的项目一直都很不错的,西河印象的建筑形式充分吸取了大姚深厚的历史和彝族文化精髓。
以中国传统一进一院落的四合院形式,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古韵优雅之美。院落间随处可见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玲珑花窗,无处不障显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河盛世-南街和西河盛世-北街是西河印象的主街区也已经开街,并开辟出餐饮、酒吧烧烤区及旅游民族工艺品、土特产、花鸟市场等特色区域。
4. 十四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经济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更高台阶,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强省和旅游大省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甘肃、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碳排放达峰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美丽甘肃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十四五”具体任务
产业:培育多个千亿产业集群、打造12个百亿园区
《纲要》明确,集中土地、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政策,在巩固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产业集群基础上,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养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加快建设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榆中生态创新城栖云数字小镇等。
重点打造12个百亿园区。其中,兰州新区将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力争产值达到500亿元;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力争产值达到410亿元;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先进制造等,力争产值达到450亿元。
基础设施:推进定西机场前期工作。
铁路:推动平凉至庆阳等铁路尽快开工,加快兰州至张掖三四线武威—金昌—张掖段等铁路前期工作。
公路:加快建设兰州、天水、酒嘉等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积极推进G30连霍高速、G6京藏高速、G22青兰高速等路段扩容改造。
航空: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新建临夏、平凉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定西机场及榆中夏官营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实施一批通用机场以及直升机起降点。
水运:重点推进黄河甘肃大河家至炳灵电站航运建设、黄河兰州城区段航道建设工程和黄河干流临夏州流城航道综合整治项目。
交通:实现省内主要城市3小时到达全国主要城市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的快速网络、服务完善的干线网络、广泛覆盖的基础网络,初步实现省内主要城市3小时到达全国主要城市,与相邻省际中心城市2小时直达,建成兰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网络。着力构建以宝兰高铁、兰新高铁、兰张三四线为主轴,中兰、银西、兰合、西成等铁路辐射全域的快速客运网。开通加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区重要城市航线。
乡村振兴:每年建设1000个达标行政村
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争取国家支持生态移民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行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中心城镇、交通干线、产业园区、沿江沿河地区等优先实施乡村建设。“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乡村建设达标行政村。
商贸物流:推进“快递下乡”“快递进村”
依托中欧、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和国际航空货运航线,畅通链接国内、面向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引进国内电商快递物流头部企业在甘设立区域总部、新业态总部,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西北快递物流集散中心。加快现代流通体系综合示范县(市)建设,推进“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完善城乡物流网络体系。力争到2025年,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
通讯:2025年实现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50%以上
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大数据服务输出地,加快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2025年实现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50%以上。积极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核心数字化技术。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全面推行城乡网格化管理,实施村(社区)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全覆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全天候在线政府。
科技:支持兰州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十四五”期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3%。要建设创新平台,加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发展模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兰州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争取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同位素实验室、国家镍钴新材料创新示范中心等在甘布局,在生态环境、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
城镇化:加快推动兰白定临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以兰州为中心,白银、定西、临夏为腹地,辐射周边地区的兰白经济圈。支持兰州市完善规划布局,拓展功能范围,促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统筹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发展;发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引领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发挥白银有色金属冶炼优势,建设有色金属加工、物流等产业链;扩大定西“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品牌影响力,建设全国马铃薯和中药材种业基地;推动临夏民族用品、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兰白定临一体化发展。
区域经济:打造兰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
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重要载体,积极参与和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建设兰白都市圈,以兰州为中心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充分发挥兰州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作用。高起点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加快建设红古—民和经济合作示范区。加强兰西城市群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流互动。支持敦煌、榆中等市县围绕县城新型城镇化开展先行示范。
教育:支持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打造技能培训示范区
鼓励各方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支持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打造技能培训示范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调发展,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技能甘肃”。实施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兰州大学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支持省内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
5. 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在遗产保护领域
近日,《拉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生效,为拉萨构建起适合历史文化遗产特征的多层次保护规划体系,促使拉萨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全面提升。
拉萨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等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规划》的出台,填补了拉萨市自1982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相关专项规划的空白,丰富完善了城乡专项规划体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拉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藏文化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进一步彰显拉萨作为青藏高原历史文化古城的独特魅力。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孕育出了悠久灿烂的高原文明和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西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西藏文化,既是保护和继承好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今,随着中央、西藏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文物、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藏文古籍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也有序推进,西藏文化正得到越来越完善的保护。
6. 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指2024至2024年这五年。十三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外,十三五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既包括重大建设项目,也包括重大行动、重大计划、重大改革等重大任务,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前苏联援华东断胎死腹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1972年,之后的五年计划都未终断,为每一个时代十年中的前五年和后五年。在其中,“一五”至“十五”称“方案”,“十一五”起改叫“整体规划”。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二)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7. 《“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24年中国文化发展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迎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后,对于中国而言,2024年又将是一个新的时间坐标。2024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4年3月,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国将要如何规划这一年的发展蓝图,备受期待。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伴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4年,绝对贫困也将在中国全面消除,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过去40年,中国完成了卓越的经济转型,8亿多人成功脱贫,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在此背景下,中国将在2024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