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合作QQ:1444646479
首页 > 交通出行 > 文章正文

医疗救治 医疗救治情况汇报

作者:阿布 日期: 浏览:0
医疗救治 医疗救治情况汇报

医心为民·生命守护

时间的指针已经指向了2023年,医疗救治我们欣慰地看到,医院急诊就诊人数呈下降趋势,看诊高峰已过,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当中……这是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结果,是广大医务人员坚守阵地、无畏奋战拼来的向好局面。

苏州明基医院已经有了浓厚的新年氛围

回望2022年末,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上来,医院急诊、发热门诊、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等科室每天接诊数量都处在高位,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越是危急时刻,越见初心使命;越是紧要关头, 越显责任担当。在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举全院之力集中床位、人员、设备等调配,调整优化诊疗流程,全院医护工作者齐心协力,坚决贯彻执行各项部署,昼夜坚守,守护百姓健康。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场生命保卫战中那些难以忘怀的“瞬间”。

急诊科

冲在抗疫一线的“急先锋”

“新十条”发布后,面对大量新冠阳性患者的涌入,除了快速评估分诊,迅速诊治发热患者,更需要准确识别出急重症患者,及时抢救。一身白衣、绿袍、蓝袍的急诊人再次成为“黎明之前”阻挡疫情的第一道“防溃堤”。

急诊分诊台对患者进行分诊

救护车的警笛声、抢救床急促的滚轮声、患者痛苦的呻吟声、分诊台护士嘶哑的喊声、医护人员匆忙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疫情之下的急诊科,是日夜无休的战场,在这里,时钟仿佛走得更快,争分夺秒的转运、生死时速的抢救,医疗救治工作在急诊室沟通协调,加快患者周转,24小时为生命“亮灯”。

医护人员脚步匆忙的穿梭在患者中间,诊断、开药、输液、换药……在“急”和“忙”中开始,带着一身疲惫结束,是急诊人的工作常态,救治量从每日100余人次陡增到每日500多人次,为尽可能多地救治患者,医护人员经常下班后还坚持在岗4-5个小时;120救护车24小时奔驰在急救路上,最多一天出车43次,出车率是以往的3倍多;抢救床从6床增至20床,抢救室最多时每天抢救了近50人;12月输液量也飙升至12242人次,是正常情况下的2~3倍。

急诊药房前排队等候取药的患者

12月28日,急诊科接诊达到最高峰585人次,因为长期的劳累,抵抗力下降,急诊科医护陆续感染。因感染严重已经住院的大家长周晓庆院长心系一线,在得知急诊人力紧缺后,在医院大群里号召各科举力支援急诊工作。副院长、普外科主任窦春青等内外科三十几位主诊率先报名支援夜间急诊,保障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窦春青副院长支援急诊夜班

24小时灯火通明,24小时人头攒动,24小时严阵以待。面对这场严峻的考验与战“疫”,苏州明基医院“急诊人”执甲出征,勇往直前,用双肩勇担重任、用救死扶伤的初心坚守健康之门,静待山河无恙!

发热门科

疫情一线的重要“哨点”

发热门诊是医院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发热门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发热人数增多,医院人手不足,发热门诊的工作量不断攀升,医务人员需要承受的压力直线上升。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接诊,问诊、开处方、抽血、量体温、信息登记,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发热门诊全体人员以院为家,实行 “闭环管理”,一个倒下另一个补上,竭力为每一位患者做好救治工作。

12月11日以来,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激增

医院统筹全院医疗资源,保障发热门诊的正常运行。发热门诊高峰期达422人次/天,为了应对强大的就诊压力,发热门诊开足马力,开设3间诊室、5间留观室以满足发热患者的需求。

同时,发热门诊严格落实发热患者在发热门诊筛查、隔离、诊治,不断调整流程方案,让就诊患者得到有效的分诊及准确的诊断和救治,感染风险。需要配药的患者,就诊时遵循快进快出的原则。同时,对新冠重症患者进行识别,特别是有肺炎疑似或者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自12月20日后,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直线下降,如今,发热门诊的光荣使命已经告一段落,恢复正常诊疗秩序指日可待。

重症医学科

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下,ICU扛起了救治危重症病人最艰难一环。随着高龄老年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重症医学科成为了保障危重患者最后一道防线……这里是离危险和死亡最近的地方,但也是离重生和希望最近的地方。

刘志永主任团队查看患者情况并做出诊断及相关治疗

“人员紧缺!物资紧缺!”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骤增的险情,医院统筹安排,各职能科室共同协作,快速调配物资,协调医护人员到位,风驰电掣般的战前准备迅速展开,重症医学科的床位数快速扩容,40张床位全部满员,以最大饱和容量、最大运转效率,全力保重症。

数据联网,医生护士可以在一些点位很方便地实时关注到每一位患者生命体征数值的变化状况

ICU是医疗体系最后的战场,它就像一支“特种兵部队”,重症医护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可以随时应战。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救治难度大,开展操作、治疗繁杂,还需承担患者洗漱、收拾二便等生活护理,导致医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量。全体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任劳任怨,坚守岗位,努力让每一个重症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救治。从日落到黎明,从朝阳到暮夜,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通知患者可以转移,呼吸机已经准备完毕!”“大家帮忙过床,盯紧管路状况!”“病人什么时候来,我们准备好了”……3年来所积累的临床救治经验,以及最近一个月来的探索和做法,让新阶段的重症救治更有底气。临近年关,科里的重症患者已从高峰期的40位降至现在的30位,不断有重症患者脱离呼吸机、拔出呼吸管,转到普通病房,迎来了生命争夺战的胜利曙光。

放射科

新冠肺炎的“侦察兵”

肺部CT对于新冠高危人群是重要的评估手段,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放射科责无旁贷冲锋在前,为患者的诊疗和救治提供“路标”,把好第一道关口。

CT检查人数急增,相比于去年同期工作量增加了两至三倍,面对这一情况,放射科积极调整排班、加配人员、提高效率,全员出勤率100%,发挥出科室最大战斗力,尽最大可能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坚守“阵地”,及时、高质量出具每一份报告!

急诊就诊患者近7成有拍胸部CT需求

患者绝对数量增多的同时,急危重症增多、患者病情复杂、发热门诊检查报告的时间限制等,要求放射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出具检查报告。放射科全体医生完成自己任务后,还要对门诊急诊CT进行书写,确保门急诊CT尽早出结果。病人最多的时候每天CT量达893例次,以往正常CT班一个医生书写100份CT,而现在,一个医生要书写超250份。审核亦是如此,个人审300-400份报告早已是这段时间的“兵家常态”。

放射科施蒋巍主任下班后仍坚持在岗帮助科室医生阅片

面对这场“大考”,放射科施蒋巍主任带头坚持在岗在位,即使是短暂的休息时间也坚持灵活加班,减轻科室人员压力。同时,提前协调维保单位,确保好机器的正常运行;调配技术员,每台机器增加到2位技术员以高效完成患者检查;联系院内志工对患者有序引导,给急诊患者争取宝贵时间。四台CT火力全开,机器设备24小时连轴转, 24小时不停歇满足患者肺CT检查,全科上下齐心,用每一帧图像和诊断,彰显着责任与担当。

检验科

与病毒正面交锋的“幕后英雄”

抗疫政策调整初期,核酸标本量突然激增,从之前日均1000以上检测量,到开放后日均5千以上,最高8000多例次。面对源源不断送检的核酸样本,检验科全体成员团结互助,有的放弃休息日,有的本岗位工作完成后继续加班支援。举全科之力,筛查、过滤每一个危险因子,在老百姓和病毒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保护屏障。

样本到达实验室后,收样、分类、核对、加样、提取、点样、离心……一系列重复又琐碎的操作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检测人员的细心和耐心。实验室里24小时灯火通明,检测仪器不停机,检验人员身着密不通风的防护装备轮番上阵,昼夜不停地探寻病毒的“蛛丝马迹”。

检验人埋头苦干 彻夜坚守

核酸阳性报告的发出需要双试剂复检,当一批实验出现阳性样本,实验室人员要从一批百个样本里重新挑选出来,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员核对,结果的审核也需要花费资深人员更多的时间。每个标本仔细审核曲线和数值,眼睛,脑袋,耳朵,手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检验人员扫描样本信息

除此之外,大量阳性标本的增加也给数据上报带来了难度,最多的一天阳性发现及上报最多2852例次。检验科在潘虹霞主任的带领下,经过两天连夜不断的探索,成功设计出自己的一套模板,通过电子系统导出阳性信息,工作效率大为提升。

检验科潘虹霞主任 此时已连续工作13小时

随着近期医院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增多,血气分析、血液常规、血液生化、细菌培养、血液免疫等检测样本骤然增多。检验科所有人员都开足了马力,齐心协力,带病上岗,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为临床医生呈现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

超声科

“疫”线的最美“超”人

超声科作为临床科室的另一只“眼睛”,用“侦察兵”的敏锐为患者健康“导航”。特殊时期,为了满足临床患者的检查需求,科主任杨志杰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排班、调度,带病返岗,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12月18日至25日,科室医护陆续高烧,一个个倒下,杨主任连续坚守8天,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5点半,最多一天做了116项超声检查,期间老母亲于12月23日病逝,强忍着悲伤流着眼泪为患者做检查,忠实体现了,“医者仁心”。

超声科杨志杰主任带病坚守

由于超声科工作的特殊性,国际医疗中心、健检中心、急诊夜班、门诊超声、妇产科超声、床旁超声,每个岗位都需要配备一名或多名医生,极端情况下,一个医生要24小时不停歇,兼顾国际医疗中心、健检中心、床旁超声和急诊超声的岗位。高峰期夜班接待患者60项次,12月17日晚9点,接到急诊科医生信息,超声值班医生沈文忠高烧39.6°C ,杨主任即刻调度刘永平主任前往接替,刘主任迅速赶往急诊科无缝对接,保障了患者的有序检查。

为持续做好各临床科室床旁超声检查的工作,超声科还专门设置了阳性患者床旁超声机,当临床有需要,科室医护人员便推着沉重的床旁超声机来回奔走于病区之间。

不管是在超声检查室,亦或是推着机器奔赴全院所有需要他们出现的地方,他们相互鼓励,彼此支持,自始至终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高效精准地承担超声诊疗工作,守牢超声检查不断档的安全底线,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及时、有力的诊断依据及重要支撑,始终与临床医生一起战斗,为生命探路,为健康护航!

药剂部

守护市民“药匣子”

随着战斗集结号的吹响,药剂科全体药师投身抗“疫”一线,与临床医护并肩奋战,把责任扛在肩上,守护群众的“药匣子”,全力以赴保障药品供应。

药剂科全员上阵不停歇

特殊时期,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用药问题。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品出现紧缺时,他们加班加点,联系药品配送公司补充缺货品种、协调同类可替换种类,保证药品供应,保障门急诊、住院和发热门诊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时更新同类药品的使用情况。

住院患者和输液患者数量猛增,处方量以及静配中心配置量比往年增长1倍以上,药剂部开足马力,人员三班倒,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过程中,彰显“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精神,全力保障患者用药需求。

呼吸科

与患者同“呼吸” 共命运

作为收治呼吸重症和高危重点人群的定点科室,呼吸科首当其冲成为本轮新冠感染的“主战场”之一,呼吸内科秦军主任担任起了这波新冠感染的主力“突击手”。

由于病区内收治的大多是新冠肺炎患者,医护人员不断因感染而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但为了保障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大家只要症状有所缓解,都主动返岗继续参加“战斗”。让人欣慰的是,随着“阳康”的同事越来越多,科室战斗力正快速恢复。

呼吸内科医生黄丽丽正在教护理使用无创呼吸机

感染新冠后,很多患者出现了“白肺”、咳嗽、胸闷、气紧等等症状,呼吸内科病房最多在院患者达150多人次,很多老年患者需要心电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遇到重症患者需要开展深静脉穿刺、纤支镜治疗等时候,医护人员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每天的走廊都是医护忙碌的身影。他们忙着查房、换药、治疗、雾化……早上到岗开始忙碌,中午轮换着快速解决午餐,晚上下班时间从来不能确定。

“重症新冠肺炎,建议高流量吸氧,同意目前抗感染、抗病毒、激素等综合治疗,继续保持联系。”呼吸内科秦军主任在手机上发出了这样一段文字。明基医院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会诊群在12月下旬建立,呼吸内科专家们在群内参与重症病人的线上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从12月中旬~1月中旬,呼吸内科门诊接诊近3000名患者、住院收治500余位患者。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工作量是之前3~4倍,全体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呼吸内科全员坚持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患者的康复如同一束照亮前行的光,点燃了呼吸内科团队勇毅前行的责任与担当。

秦军主任1月6日上午门诊中,当日上午门诊挂号102位,截止中午12点15分,仍在看诊中

肾内科

肾内人的永不停“析”

这段时间,床边透析治疗成倍增长,医生护士都是血透中心和病房两点一线。需要做床边的患者多半病情危重,接到任务的护士一刻都不敢耽误。最严峻的时候,科内大面积感染,工作量却是原来的双倍,她们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所有工作,没有一句怨言。

血透中心安全有序运行

血液透析是肾病患者的生命线,无论形势多么严峻,血透中心绝对不能按下“暂停键”。肾内科芝敏主任召集血透中心石永兵主任、刘敏护士长,明确血透患者的收治方案: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分开收治、错时透析,严格做好终末消毒,尽量让患者晚一点感染;严格执行空气、机器、床单元、地面的消毒,给患者提供整洁安全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和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自身加强防护,降低感染几率,尽量错峰感染;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即使科里出现大面积医护感染时,也决不让一名患者延误治疗。

肾内科芝敏主任看望患者

12月来,肾脏内科住院患者最多达63位,透析患者160位,重症率10%,但科室同伴的真心、细心、爱心,让患者们脸上洋溢着放心的微笑。

心内科

温“心”守护 “疫”路相随

新冠感染后,因心脏不适的就诊患者增多,在心内科门诊,日就诊最高值达到180人次,心电图门口也排起了长队。1月13日,心内科住院患者62位,其中有近三成是危重症患者。

1月3日,心内科门诊量达180人次

危重症患者比例的提高,随之带来的是工作量的激增。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里,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的报警和提示音时刻不停,全部设备满负荷运转,医护人员奔波穿梭在患者床前,每日保持患者满员状态高位运转,为急危重患者赢取了救治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心内科的择期手术已经暂停,但遇上急性心梗等急诊手术,还是必须在第一时间开展。心血管疾病救治,意味着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赛跑,急性心衰、心梗、暴发性心肌炎等危急情况层出不穷,为了确保医院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分秒必争协调救治工作,心内科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懈怠,熬夜到凌晨是常态,休息只能见缝插针。

CCU护士站的护士们加班加点 顾不上喝一口水

与时间的赛跑仍在继续,救死扶伤的赞歌仍在吟唱,心内科全员谨遵医誓,随时严阵以待,勠力同心,不负重托。

妇产科

冲在抗疫一线的“急先锋”

感染新冠病毒后,许多人或许可以给生活和工作按下暂停键,而孕妇和产科医生们却没有“停下来”的选择。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前来就诊的发热孕妇越来越多。新冠病毒加重了孕产妇的焦虑与紧张情绪,医者能做的,除了一如既往专业的救治,也要给予患者更多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在门诊,妇产部李德明部长一边仔细检查各项指征,一边安抚宝妈情绪,指导用药注意事项。

妇产部李德明部长在查房前仔细查看患者资料

自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苏州明基医院产科收治的感染新冠孕产妇越来越多。妇产科立即对病区进行资源整合,启动隔离病房以收治阳性孕产妇。在这段特殊时期,能够平安顺利分娩,无疑让所有的孕妈妈们都如释重负,从之前的紧张变为欢喜、让一个家庭从担忧变为团圆。

新生儿呱呱坠地的啼哭是最动听的音符,是希望的延续。妇产科医护人员几乎全部感染的情况下,带病坚守岗位,分娩量314人,创建院以来历史新高。坚守与理解,全力以赴与相互信任,没有什么能阻挡新生的希望。如今,第一批感染的医护已经逐渐转阴,妇产科正以最大限度提升诊疗效率,全力以赴守护生命。在妇产科,新生总会随时到来……

儿科

医疗救治你“童”行 孩子们的守护者

儿科就诊的高峰早于门诊的其他成人科室,吴海涛主任清楚地记得,圣诞节以后,儿科的门诊量便开始激增,来儿科门急诊的患儿几乎都具有发热症状,抗原阳性率高达90%以上,空气里弥漫着家长们焦急、担忧的气氛。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他们几乎没有潜伏期,起热快、发病快,门诊多数是持续高烧诱发高热惊厥、急性喉炎等症状的孩子,甚至有爆发性心肌炎、坏死性脑病的重症患儿。

12月20日~1月10日,儿科累积就诊人次3840人。一边给听诊器消毒、提前捂热,再给孩子听诊,儿科吴海涛主任一如既往用贴心和关爱守护患儿的健康。为了让更多的发热患儿能够尽早及时地得到诊治,儿科医生们在出完门诊后,还需要轮排到儿科夜门诊,保障夜间患儿的就诊。

吴海涛主任捂热听诊器给患儿听诊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由于需要近距离给患儿问诊、查体,儿科的医护陆续被全部感染,刘春梅医生感染后出现“白肺”,短暂治疗后便重返工作岗位;还有不少同仁家中有老人、小孩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引发严重症状,甚至有家人住进了ICU。在本该守护家庭的时候,他们为了维持医院正常的诊疗秩序,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听到的都是“你先休息,我来上”;“我烧退了一点,我可以接”这样的声音,他们坚守岗位,挺身而出,一刻不停地奔波在门诊、病房、急诊室。

晚上10点,儿科夜门诊还有大量排队患儿及家属

面对传染性超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保护好抵抗力弱的儿童,一直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重点。守护被感染儿童的健康,对于明基医院的儿科医护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深知,每一个“阳”宝宝都牵动一个家庭的心。

医务处

统筹调度的“指挥所”

医务处是医疗的桥梁,负责临床救治工作的协调安排和医务人员的统一调度。2022年12月以来,社会面感染快速增长,面对患者增加和医务人员锐减双重压力,苏州明基医院医务处作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总枢纽,在院领导的统筹下,调度全院科室协同作战,做到人力资源调配、病房床位收治和医疗物资调度全院一盘棋。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全院一盘棋。为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相关决策要求落地落实,医务科迅速反应,及时调配人力、物力资源,与其他科室通力合作,共同保障全院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高效运转。

从最初的疫情防控把好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关,到病区封闭式管理和发热门诊做好筛查工作到疫情放开后发热门诊迎来最高流量的就诊量,医务处协调急诊、重症、内科各级医生应对发热就诊的高峰,再到协调急诊、门诊持续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就诊高峰,直至协调急诊室大量堆积的危重病人, 最后打通病房与ICU危重患者收治与抢救的各个环节,做到增病区加病床、调配医疗设备、扩充重症医疗资源、协调急诊医学科危重患者的收治、保障重点人群的救治、组织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培训、重症医学知识培训、确保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同质化管理……一桩桩、一件件,每一个艰难的时刻都少不了医务科与一线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掠影。

医务处陈国清处长、施诚副处长支援急诊

急诊20天内的累积看诊量达10334人次;发热门诊高峰时当日就诊422人次;儿科日均就诊患儿近200位;检验科核酸检测量最多达每日8,000多例次;放射科胸部CT筛查最多达每日890多例次;住院总量接近饱和,在院患者最高达891人次,其中呼吸内科最多在院量150多人次……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医务处在院领导的统筹下,全院调度、协调、配合、联系的结果,他们是疫情防控的“协调员”,医疗救治的“指挥员”,与全院医务人员并肩作战,为群众构筑起医疗救治坚实后盾。

护理部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支援

感染高峰开始之初,核酸采样点患者激增,护理部迅速反应,立即增派护理人员支援,缩短患者核酸采样的等候时间。

感染高峰到来后,护理部优先把护理力量集中到发热门诊、急诊等最需要保证人员配置的地方,12月累计调配77人,2132人次;努力克服住院患者多、内科病人治疗护理工作量大、减员等困难,几乎每天都在灵活调配护理人员,以保障病区护理人员需求。

昼夜不歇,奋战前线,在这群抗疫“娘子军”里,有奔赴“第一战场”的急诊科护士,有坚守发热门诊的“硬核”姐妹,有奋战在重症监护室的“特种兵”……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白衣天使们,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张扬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护士们上班照顾患者 下班在值班室给自己输液

最好的团队,离不开最有效的管理。对全院护理人力的精准把握和有效调配,是确保护理团队有效作战、能打胜仗的法宝。病毒肆虐的危难时刻,护理部火速就位,响应号召,带领全体护理人员立即进⼊战备状态,紧盯每一个工作环节,梳理总结,及时改进。此外,他们还承担着护理质控、安全管理、教学培训、人才培养、绩效考核、各项数据的统计和上报等日常工作,脚步从未停歇……

行政后勤

无言的守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能让我们医护人员赤膊上阵。”这是疫情防控部署会上薛富原副院长强调的话语。疫情防控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整体协同作战,每一场战“疫”的胜利,离不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除了冲锋一线的白衣天使,医院里还有一群守护后方、坚固防线的“保卫者”,他们也在为打赢这场战”疫”默默坚守。行政后勤作为抗疫战场的“幕后逆行人”,甘当一颗颗不起眼的小小螺丝钉,预检分诊、核酸采样、人员调配、数据保障、维保采购、患者转运、宣传报道……各个角落都有行政后勤人员的身影。

当临床一线的治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时,医疗救治后勤供应保障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急诊、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激增,信息科紧急上线排队叫号系统,全力保障患者有序就诊;后勤保障处调集人力支援门急诊就诊量大增,维持现场秩序,同时增加门急诊及病区消毒频次,降低感染风险;资讯发展部为互联网医院开发了“线上新冠诊咨询门诊”,推出了线上新冠首诊问诊咨询,针对一些慢病患者,实现了开方-支付-药品配送全流程闭环服务,患者无需到院,药品直接到家,有效缓解了门诊就诊积压的情况。

排队叫号系统火速上线

特殊时期,医疗物资需求种类多,使用量激增,采购难度大,后勤保障紧急协调采买氧流表250个、呼吸机8台、监护仪22台、输液泵30台、单道注射泵22台、双道注射泵24台,缓解一线医疗设备的紧缺状况,大大提升了患者救治的效率。

患者有序就诊

尽管身处平凡的岗位,但在危急时刻,行政后勤每一个人都各尽其才、各显其能,披上“白色铠甲”奔赴一线,为医院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与临床一线凝聚起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全力保障各临床科室正常运转。

寒冬路过 暖阳会至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肩上都是一座山。医护人员的付出不是一语可以囊括,压力也不是常人可以比拟。全体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以保护人民健康为已任,以医院整体部署为导向,服务大局,齐心协力,用生命护佑生命。

病魔再可怕,都敌不过我们集体温暖;工作再困难,也抵不过我们精诚团结。非常时期,全院一心,互帮互爱,驱走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又伟大的赞歌。

春山可望,花开疫散;寒冬路过,暖阳会至。此刻的艰辛,终如虹光前的风雨。这些温暖的人,会让春天更早到来。让我们向坚守在一线的明基人致敬!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疗救治》的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并且帮到了您,麻烦各位看官给点个赞并转发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