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合作QQ:1444646479
首页 > 旅游攻略 > 文章正文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

作者:阿布 日期: 浏览:8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时间、地点、门票价格

1、时间:2024.11.12 – 2025.1.12

2、地点: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何东·457

3、门票价格:50-80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详情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插图

《□□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

展期:2024年11月3日-2025年1月12日

地址:何东·457|静安区陕西北路457号

参观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0:00 (19:30停止入场)

展览名称:《□□遇见□□》

场馆:何东·457 M楼2层

策展人:周一辰

艺术家:冯立,张家诚,许闯,姜南

展览名称:《荒野与江湖》

场馆:何东·457 车库

策展人:梁琛

艺术家:陈亮,孙海霆,于涛,赵晋龙,赵起超,周浩

展览名称:《房间的回声》

场馆:何东·457M/I楼2层

艺术家:黎晓亮

购票须知:

1. 一人一票,每个场馆/楼层一次入场有效

2. 票品为电子票,联票内3个展览分布在4个不同空间,购票人本人持二维码+现场盖章验票入场

3. 对应票品请按照具体的使用规则及时间使用,因展览特殊性,凡售出门票,一律不退不换不补,逾期作废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插图(1)

展言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期間,艺术家曾广智开始穿着中山装在世界各地的标志性景点前自拍。十年间,他像一位孤独的漫游者把自己穿中山装的形象留在各个风景中,这一系列作品被命名为《东方遇见西方》。作为70年代的早期亚洲移民,一个生活在西方的少数族裔,曾广智感受到了西方普通人对东方的刻板印象,他将自己扮成来自东方的“游客“参加名流聚会,探访自然景观,躲在戏服下默默的观察着周遭的一切。他创造了一种形象,一个孤独的形象,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遥远的异域的东方。

当我们提到创造形象,没有什么比时尚摄影更能创造经典的形象。时尚摄影好像永远无法摆脱它消费主义的原罪,它不断的创造和展示着远离日常的奇观或是某种完美生活的范例,让人源源不断的产生消费的欲望。中国的时尚摄影很久以来无法摆脱西方时尚审美的影响,时尚摄影师们学习和模仿西方时尚杂志的光线和风格,试图创造符合西方想象的东方形象。

在社交媒体无处不在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变成奇观的制造者,变成了舞台上的明星,摄影师,导演,不断的生产着吸引眼球的形象,似乎创造形象已经不是专属于时尚摄影师们的工作了。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交媒体似乎把时尚摄影师从创造吸引眼球的形象中解放了出来。

在这一新兴的摄影师浪潮中,摄影师们正在探索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视觉风格。他们的作品从挑战传统的时尚规范到探索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为传统的“东方”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模糊了拍摄对象的身份界限。展览中呈现了四位摄影师的作品,冯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时尚摄影师,而更像是一位反时尚的观察者,他用闪光灯拍摄了大量的来自中国街头的众生相。这些来自街头的日常的形象,在他的镜头下怪诞而夸张,他们不是潮流的追随者,而是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街头时尚形式。张家诚的肖像作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把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重新诠释带入到摄影棚中,即使最鲜艳的颜色也散发着氤氲的情愫。许闯在展览中的作品用镜头和光线构建了一个叙事,一个讲给失眠症患者和孤独的人的故事。在姜南的作品中,日常的松弛的镜头视角模糊了拍摄对象的身份差异,将明星从一个公众形象还原为一个个体。

展览名为“□□遇见□□”,不再是东方遇见西方,也不是西方遇见东方。在一个独孤的旅者结束表演的50年后,有更多的来自东方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被看到。是的,我们依然在创造形象,但这些形象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充满刻板印象的。我们想看到一种形象,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没有东方,没有西方,只有个体。

艺术家简介:

冯立

在获得2017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颁发的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之前,冯立用了12年的业余时间持续拍照。他非常善于在寻常的现实中发现不寻常的超现实,并能把他的独特感受传达给观者。一旦他发现目标趋向于“真相”,他就会靠近它,用闪光灯凝固那一刻。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张家诚

摄影师,其极具个人特色的创作深受他本人在成长经历的影响——既蕴含传统美学的雅致,亦富有当下文化的冲击力。

许闯

摄影师

姜南

中国新生代时尚摄影师和新锐导演,他是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不喜欢被定义,拥有天马行空和笃信实践双重属性的人。

策展人简介:

周一辰,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摄影与相关媒体专业,现工作生活于线上。MiA Collective Art的创办人之一。其作品主要通过行为艺术,影像创建个人历史,探索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

她的作品多次展览于美术馆,画廊和国际摄影节,包括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馆,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纽约photoville, 纽约HO画廊, Reserve艺术空间, 迈阿密SCOPE Art Fair。入围2018年集美阿尔勒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获得2019年澳大利亚巴拉瑞特摄影双年展新摄影奖及Chrystal Ruth Bell国际艺术家驻地奖金,入围2020年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曝光奖,策展项目SMART-59入围2021年影像策展人奖,2022年获得马格南与Textile Exchange颁发的Material Matters摄影奖。周一辰与甘莹莹的策展项目“燃烧之路”获得2023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影像策展人奖。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插图(2)

展言

对荒野的审美往往源于人性对自然的需要。我们绘制富有道德意趣的山水与风景,以荒原为场域反观现代性的狼藉,在沉思中尝试“哲学走向荒野”——荒野长期作为“江湖的荒野”为人所构建。

赵晋⻰的荒野摄影即延续了这样的诗意,他以荒野为背景,为观众构建着极具戏剧效果的具有生命关怀的图景。陈亮富有形式美学的作品同样体现着他对城市荒野的某种乡愁。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另一种审美倾向,即荒野一旦进入摄影,影像的纪实性也将不断挑战江湖对荒野的建构。由此荒野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文主义热情进行吞噬与刺穿。在孙海霆、赵起超的作品中,影像对自然的低介入促使人在荒野前的被动感得以显露。于涛和周浩则在面对珠三角、三峡的剧烈社会变化时以近乎背景的荒野,强有力地叙述着江湖的不安或彷徨。在他们的摄影语言中,人创造与改造荒野,却成为了其中的异物。

在本次展览中,车库尽头的摄影亦成为被荒野空间吞噬的一部分。在漫长的白天,展厅尽头作品的照明脱离了白盒子空间的人造灯光,改由被随气候不断变化的、未完工车库近端洒下天光所决定。自然光“灯箱”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空间和光线装置,在特定场域为作品实施了一次重新曝光。最终,观众、空间以及影像中的荒野,于此互相映照,不可分割

—— 梁琛

艺术家简介:

陈亮

独立摄影师,广东东海岛人,现居东海岛。曾获得2024LensCulture评论家选择奖;2024十一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24LensCulture肖像奖;2023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荣誉;2023英国Bartur摄影奖肖像与气候二个类别第三名;索尼世界摄影奖三次提名(专业组);2019SAP艺术大奖年度摄影艺术大奖;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二次提名(2014、2023);入围藏·摄影在当代奖;2014年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优秀摄影师;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摄影师资助等奖项。

作品曾展出于伦敦萨默塞特宫、公望美术馆、越众历史影像馆、宁波美术馆、直接摄影艺术空间、泥美术馆、韩国仁川国际海洋摄影节、丽水摄影节、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北京国际摄影周、平遥摄影节、西安国际摄影邀请展、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并发表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被世界摄影组织官网展示、朝日新闻旗下的《Photo Asahi》杂志专访,一条专访,人物杂志专访等。

孙海霆

1984年12月生于西安。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注册),现居北京。作为建筑师,孙海霆专注于建筑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设计工作。作为摄影师,他拍摄了一系列具有相似结构的对象,如“城中村建筑立面”、“空房间”及“北京大板楼”等系列。其系列作品皆以一种平静的、非瞬时的视点,凝视我们的日常生存环境,展现它们所包含的诗意、超凡甚至异样性,探讨“日常”与“奇观”的边界。其作品近年广泛参展于在机构群展中,并被“一条”、《卷宗Wallpaper*》、“一席”、《DEMO》杂志、“半径”、《第一财经》等报道,并在UCCA北京、OCAT上海馆进行讲座分享。

于涛

艺术家,直接摄影艺术空间联合发起人。2004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现在工作生活于中国广东中山市与陕西西安市。在2011年至2013年这三年间,于涛创作了名为《珠江》的摄影作品。在这组作品的创作中于涛构建了一套自己独有摄影审美体系,他以中国人的生命经验为出发点,以直接的凝视,穿越表象的真实,抵达物语与意象,这种美学消除了个人的情感,消除了夸张的煽情,像文献摄影一样显得客观冷静,与热闹的摄影圈格格不入,但又深邃地显出人性。于涛视语在废墟和修复的状态间徘徊,让人想起发展和衰败、破坏与复兴的不断轮回,由此挑战着我们对生命的永恒、时代的纪念、个人及集体历史的理解。于涛的作品被各地艺术机构馆藏中,包括:爱马仕艺术基金会,法国巴黎;谷仓当代影像馆,中国兰州;东江湖摄影艺术馆,中国郴州;西安美院美术馆,中国西安;宝龙美术馆,中国上海等。

赵晋龙

1956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甘肃兰州。从冷峻严谨的《失色》系列到荒野中冷寂的《道白》系列,极富个人辨识度的风格,赵晋龙正是凭着四十余年不懈的影像创作,逐步构建起自己与世界沟通的符号语言。赵晋龙通过大量 在荒野中的人工造景作品,不断远离曾经的唯美图景,关注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选择。他曾表示:“在西北,荒野是我能找到代表这片土地最好的词汇,而通过传统的大画幅摄影就好比我那在绝望中迸发的热情。” 他曾获得:大理最佳摄影作品奖、两度获得大理最佳摄影师奖。他的后在谷仓当代影像馆、大理国际影会、立方体艺术馆、徕卡画廊、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时代美术馆等

地展出过。

赵起超

1963年生于黑龙江双城,成长于黑龙江大庆,生活工作于山东青岛。赵起超的创作,源于对现实及文化现状的土壤里,强调反思、身体经验、个人意识等。善于灵活应用摄影媒介,以诗性行动和概念创造为核心,突破艺术表达的边界。作品不拘一格,题材多元,往往让普通的物品、传统的对象、日常的生活激发出照亮自体的光辉。他立足于反复无常的时代,以全球化的开阔视野,以个人具体独特的生存感和生命体验,考察清理自身赖以生活难以脱离的母语世界,思考同在这个时代、影像文化如何面对人类的各种当代问题和文明危机,以及个人如何参与世界共同体的创造性建构的可能。他的作品已在众多机构、博览会中参加展览,其中个展包括:信仰的视觉化及可能性,中国上海(2024);艺术厦门博览会,中国厦门(2023);首届北京影像博览会,中国北京(2023);彩虹空间,中国北京(2021);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国平遥(2016)。群展包括:2023 & 2021 丽水摄影节,中国丽水(2023 & 2021);全国大画幅摄影精品展,中国北京(2023、2020);2022韩国仁川国际海洋摄影节,韩国2022;中国大画摄影与古典影像优秀作品展,中国深圳(2019);“升东吉西”中国首届即时影像展中国北京(2017);第22届黑龙江艺术展览,中国黑龙江(2005)。出版有:《蔚县影记》2020,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埃塞俄比亚》2021,发现彩虹摄影书坊。《众神之乡》2022,发现彩虹摄影书坊。

周浩

1968年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纪录片导演,摄影师。曾经在《贵州日报》、新华社、《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报》任摄影记者。 在其10年的摄影师职业生涯里,曾为台湾《大地》地理杂志拍摄了十余个专题,题材涉及⺠俗、人文、环保等,成为该杂志在中国大陆最佳图片摄影师之一。2002年秋,在长江三峡大坝蓄水前,周浩与方三文结伴,耗费两月徒步穿越三峡地区,详实地报道了当时三峡地区移⺠的真实生活。2001年开始制作纪录片。主要作品有《高三》、《差馆》、《⻰哥》、《书记》、《棉花》、《大同》、《孤注》等,影片百余次在世界各地电影节入选、获奖。2014年,《棉花》获第51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2015年,《大同》获第三十一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第九届亚太电影大奖最佳纪录片奖,蝉联第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2020年,成为奥斯卡学院会员。

策展人简介:

梁琛

建筑师,艺术家。1987年生于辽宁丹东,2011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获建筑学学士。2011—2015年工作于直向建筑,任理事;作为项目建筑师完成阿那亚三联海边图书馆(“孤独图书馆”)。2017年开始独立建筑与艺术实践,成立工作室阿莱夫时空研究所(www.aleph-liangchen.com),建筑代表作品:众方纪;曾在A4美术馆,外交公寓12号举办个展;曾在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策划展览《从安东到丹东》,上海OCAT策划展览《空间规训》。

在建筑和艺术的双重实践中,梁琛关注一个确定集合(具体概念、物体、空间等)在时间上长时段、多时段、大尺度的流变与时空积累。自2013年开始,梁琛在对家乡辽宁丹东长时段、多时段的观察研究与自我分析中层层推进,构建起他创作的起点和源泉。基于近年来在丹东、额尔古纳、新疆等地丰富的地方文化研究和建筑实践,梁琛亦发起了以艺术、建筑、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为基础的“边界计划”。聚焦于知识生成与交换之前沿的边境地带,他试图以跨学科的视角管窥更为广阔复杂的文化、历史、语言和社会心理的边界。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插图(3)

作品简介:

回声

Echo

2024

“《回声》系列以《回到黑色》系列的布光和构图为基本模式,黎晓亮通过一个可自动触发拍摄的互动拍摄装置来“取代自己”,让照相机作主拍摄在7个城市展开这个项目时来到照相机面前的人们。如果说《回到黑色》系列中的所有照片都是黎晓亮精心控制下的产物的话,那么《参与者肖像》系列照片就是由“参与者”部分控制自己形象生产的结果。以这样的方式,他“赋权”到场的观众决定自己形象的生产,同时还让某种偶然性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这一打破拍摄者“独裁”、放弃拍摄者权力的尝试,让到场观众获得了更多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黎晓亮对肖像摄影的反思的结果。” ————— 顾铮

复制了“回到黑色”系列的布光和构图,黎晓亮制作了一个可自动触发的互动拍摄装置来“取代”自己,在过去3年中与在7个城市募集的参与者互动,收集了超过十万张素材,在2024年,这个新的装置专注于记录被拍摄者与荧幕中影像的关系。

北京公寓

Peking Apartments

2015-2024

“《北京公寓》系列,开始于2015年,以长时段聚焦、关注在华工作的外国时装模特的生存环境和状态,是一个视角和题材均具独特性的纪实摄影作品。从这个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拍摄者的黎晓亮和被摄者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种合作的默契。如果没有这样的默契,摄影家无法进入她们的私人生活空间,进而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他们的日常和内心。虽然这种距离感也许也还是有某种局限性,而且双方关系也可能会在拍摄过程中发生某种调整。但黎晓亮做到了通过静静地观察与事无巨细的记录,将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的跨国流动以及因为某种不可抗力而暴露出来的某种不确定性做出了视觉呈现。” ————— 顾铮

项目中记录的女孩都是暂时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外籍女模特。她们大多来自东欧、巴西等,她们的签证通常只能在中国停留两三个月,在此期间她们会居住在模特公司提供的群居公寓中。在结束在中国的工作后,她们会辗转在对“西方模特”有需求的亚洲国家,并会再次回到中国。

摇晃的房间

Rock N Room

2008-2024

《摇晃的房间》是黎晓亮从2008年开始记录那些在青春期时影响他的摇滚音乐人的现状,并在近年开始将镜头对往当代的音乐场景和对象,在展览现场该系列时围绕一个影像歌单来呈现。

艺术家简介:

黎晓亮的创作主要包括摄影、影像和多媒体实践。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他记录了活跃在银幕上的数量繁多的演员、导演和艺术家等。于此同时,他也在⻓期实践具有持续议题性的个人艺术项目。其艺术项目“孤独星球”在连州国际摄影节获⻢丁·帕尔评审的摄影样书奖、“北京公寓”获得FAPA等国际奖项,陆续在坪山美术馆、设计互联、⻄海美术馆TAG、今日美术馆、UCCA lab、chi K11美术馆、@U_5203@、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香港K11Musea、谢子⻰影像艺术馆XPM等艺术机构举办个展。

项目介绍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2024

SI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Media Arts Project 2024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以影像艺术出发,延伸至多种艺术类型,邀请全球艺术家以上海核心区域的地标性闲置空间,及周边街区等一系列非常规的展览空间作为艺术发生地,倡导使用回收材料进行可持续性的艺术实践和展览。本计划将在一年中持续发生,后续将联动艺术苏河、西岸艺博会、art021、教博会等艺术机构共同联动呈现。并将在次年10月集中呈现“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季”。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插图(4)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遇见□□》《荒野与江湖》《房间的回声》联票观演指南

演出/活动时长:以现场为准

演员:以现场为准

演出/活动时长:以现场为准

预约说明:无需预约

儿童说明:一人一票,儿童须持票入场

禁止携带物品: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TAG: